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作为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带着初生大熊猫仿真模型走上“代表通道”。
“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脆弱的小生命,你很难想象它却能发出非常惊人的叫声,仿佛在对生存下去的强烈渴望。”侯蓉向在场的中外媒体记者,讲述她在1995年秋天,第一次接触大熊猫幼崽,其脆弱身体与渴望生存的强烈对比,对她产生巨大冲击与影响,从此走上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故事。
从1995年开始参与大熊猫保护研究,侯蓉的工作一直与大熊猫人工繁育相关,很多猫迷们称她为“熊猫妈妈”。截至2022年底,侯蓉和同事们用近30年的时间,把成都熊猫基地圈养大熊猫的数量,从1994年的18只繁育到如今的237只,增长了12倍。“我始终认为繁育大熊猫,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我们最终的目标是要让它们恢复野性,回到野外,让野生大熊猫能够永久的生存繁衍下去。”侯蓉说,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我们更好地去保护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
为此,她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一直在参与推动保护野生动物及生态环境等相关基础性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这期间,她一共领衔提交了31件建议和10件议案,其中80%的议案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让我倍感欣喜的是,这些建议在《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动物防疫法》的制订和修订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吸纳。”侯蓉说。
今年是侯蓉第四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她说,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她见证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进步。“生态文明理念现在已经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全民共识。”随着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内的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野生动物保护法》《长江保护法》等一系列涉及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完善,全民保护意识不断提升,这一切都让她更加坚信,野生大熊猫将会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更加惬意地生活,更加健康地成长。